发布时间:2025-09-11 11:33:53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11:33
点击量:0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一种,在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血管内形成血栓时,人体会启动纤溶系统分解血栓,D-二聚体便是这一过程中的特异性标志物。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体内存在活动性血栓形成或溶解过程,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及排除。此外,D-二聚体检测也用于监测抗凝治疗效果和评估术后血栓风险。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高且特异性较强,它在急诊和住院患者的血栓筛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D-二聚体检测属于临床血液检测项目,主要用于定量或半定量分析血液样本中D-二聚体的浓度。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血浆D-二聚体定量测定、快速床旁检测(POCT)以及与其他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的联合检测。根据临床需求,检测可针对急诊患者、术前筛查人群、长期卧床患者以及疑似血栓性疾病患者进行。部分高端检测还可结合年龄调整阈值,以提高在老年人群中的诊断准确性。
D-二聚体检测通常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或特定免疫分析设备完成。常见的仪器品牌包括希森美康(Sysmex)、思塔高(Stago)、沃芬(Werfen)等公司生产的凝血分析系统,这些设备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比浊或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于快速检测需求,还可使用床旁检测设备(如INR测定仪搭配D-二聚体测试卡),这类仪器操作简便,适合急诊科或基层医疗机构。高端实验室可能进一步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提高检测精确度。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以免疫学技术为主,最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比浊法和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LIA)。ELISA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耗时较长,适合实验室批量检测;免疫比浊法通过测量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浊度变化来定量,速度快且自动化程度高;乳胶增强法则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此外,快速荧光免疫法或化学发光法也逐步应用于临床,它们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大幅缩短了检测时间。
D-二聚体检测需遵循严格的标准化流程和临床指南。国际标准通常参考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相关文件,而检测结果的判读多依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或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指南。正常参考值因检测方法和人群而异,一般健康成人血浆D-二聚体浓度低于0.5 mg/L(或500 ng/mL)。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因素(如年龄、妊娠、恶性肿瘤、感染等)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因此临床应用中常结合Wells评分等临床风险评估工具以提高诊断特异性。检测时还需严格控制样本质量(使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并及时离心),避免溶血或脂血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