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7 17:49:26 - 更新时间:2024年06月29日 15:22
点击量:0
Dried sweet basil—Specification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冰激凌和冷冻甜食品中脂肪含量的哥特里-罗紫法。 本标准适用于冰淇淋和冷冻甜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
Fat in ice cream and frozen desserts.Roese-Gottlieb method
本标准适用于以阿斯巴甜和3,3-二甲基丁醛为主要原料,在氢气存在下于甲醇溶液中进行反应,经过去除甲醇、洗涤和干燥等步骤而制得的食品添加剂N-[N-(3,3-二甲基丁基)]-L-α-天门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纽甜)。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甜豌豆生产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基地的选择和管理、生产投入品管理、栽培管理、有害生物防治、劳动保护、批次管理、档案记录等方面。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甜豌豆的生产。
Production technical practice for sweet pea with pod
本标准规定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纽甜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纽甜含量的测定。
Method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tame in foods.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本标准规定了甜玉米罐头产品分类及代号、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甜玉米罐头的生产、销售和监督检查。
Canned sweet corn
本标准规定了磨碎或切碎的干甜罗勒的技术要求及相应的贮运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干甜罗勒的质量评定及其贸易。
Dried sweet basil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阿斯巴甜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碳酸饮料、乳饮料、浓缩果汁和固体饮料中阿斯巴甜的测定。 当称样量为5g、定容体积为25mL、进样量20µ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g/kg,定量限为0.006g/kg,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5 µg/mL~500µg/mL。
Determination of aspartame in foods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阿力甜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碳酸饮料、乳饮料、浓缩果汁和固体饮料中阿力甜的测定。 当称样量为5g、定容体积为25mL、进样量10µ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g/Kg,定量限为0.006g/Kg,方法的线性范围:5.0 µg/mL~100µg/mL。
Determination of alitame in foods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工业用甜炼乳技术要求、质量指标和有关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全脂牛(羊)乳为原料,经有效消毒、添加蔗糖、浓缩,作食品工业原料用的甜炼乳。
Hygienic standard of sweetened condensed milk for food industry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工业用甜炼乳技术要求、质量指标和有关卫生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以全脂牛(羊)乳为原料,经有效消毒、添加蔗糖、浓缩,作食品工业原料用的甜炼乳。
本文件规定了甜醅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甜醅的生产加工和质量管理。
本文件规定了甜玉米的术语和定义、栽培环境、栽培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甜玉米的栽培。
保护范围、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4 产地环境 东方市属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4?℃~25?℃;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为2628.1?h,日均日照时数最多达9.5?h;年平均降水量1150?㎜;东方市水资源丰富,主要有昌化江、南开河、感恩河、通天河、罗带河、北黎河、南港河、南尧河和东方河9条河流;东方市土壤主要为壤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排水好、土壤养分含量高,为东方甜玉米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5 生产技术 5.1 地块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力高的农业生产区域,灌溉用水质量、土壤质量条件分别按照GB 5084、NY/T 5010的规定执行。 5.2 产地隔离 甜玉米品种要与不同基因类型、不同籽粒颜色的玉米品种(含不同甜玉米品种之间)隔离种植,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隔离: 空间隔离:要求与其他类型玉米相隔400?m以上。 时间隔离:要求花期与其他类型相隔15?d以上(根据播种时间和品种生育期而定)。 天然屏障隔离:利用树林、山岗等天然屏障与其他类型玉米隔离。 5.3 种子选择 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的规定。选择粒大、饱满、发芽力强、霉变、虫蛀的种子。 5.4 生产过程管理 5.4.1 育苗 东方甜玉米采取露地育苗方式,宜选用肥沃的菜园地作育苗床,畦宽按需要自定,并开好排水沟,每667?㎡用100孔的育秧营养盘30~33块平铺在整好的苗床上,并用基质土、塘泥、菜园土等装满营养盘,每个孔放种子一粒,用手指轻轻把种子压入土中,淋足水分。 5.4.2 整地 高畦深沟,畦面宽90?㎝,沟宽30?㎝,沟深20?㎝~30?㎝,畦面土块整成细碎颗粒状。结合整地起畦时施足基肥,施入种植沟,并覆盖薄土。一般667?㎡施农家肥(鸡猪牛粪堆沤发酵、蘑菇菌肥)1000?㎏,过磷酸钙50?㎏,复合肥10?㎏,生物有机肥40?㎏。施肥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 5.4.3 移栽 在2.5~3叶期选择健壮苗进行移栽,大行距70?㎝,小行距60?㎝,株距34?㎝~39?㎝左右,每667?㎡种植基本苗2800~3300株,移栽最好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进行,移栽后浇足定根水。 5.4.4 追肥 3叶~4叶时,在定苗后及时追施提苗、壮苗肥。每亩施3?kg~4?kg尿素,腐熟粪水1500?kg淋施。6叶~9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每667?㎡穴施N、P、K(17:17:17)复合肥50?㎏~100?㎏。在喇叭口期(约11叶~12叶)每667?㎡施N、P、K(15:15:15)复合肥10?㎏~12?㎏。 5.4.5 水分管理 甜玉米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3~5天后浇缓苗水,然后开始蹲苗,喇叭口期浇足水,苗期应注意防涝渍,中后期防干旱。在开花授粉、果穗灌浆期,土壤湿度以70%~80%为宜。 5.4.6 人工辅助授粉 甜玉米吐丝阶段如遇到刮风、连续下雨等不利天气,会使授粉不良,需人工辅助授粉,时间以上午9~11时最佳。 5.4.7 去雄除分蘖 去雄可以减少养分消耗,消除顶端优势,应在雄穗散粉后及时去除雄穗。在苗期6叶~8叶时,如发现基部的效分蘖应及时去除。 5.4.8 去除效果穗 应及时摘除下部效小穗,保留病虫害、饱满、健壮带叶的果穗1~2个,提高果穗的商品性。 5.5 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次数和遵守安全间隔期。农药的使用须符合GB/T 8321的规定。 5.6 采收 鲜果穗上市的采收适宜时期为乳熟末期,一般春种的在授粉后22~25天即可收获,夏秋种的在授粉后20~23天收获。 6 质量要求 6.1 感官要求 东方甜玉米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 等级划分 优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外观 新鲜清洁,穗型一致,苞叶完整,颜色深绿,收口良好,露尖 新鲜清洁,穗型基本一致,苞叶完整,颜色深绿,收口良好,露尖 新鲜清洁,穗型稍有差异;苞叶较完整,颜色浅绿,露尖≤1?㎝ 籽粒 籽粒饱满、柔嫩适当,手掐有白浆,排列规则、紧密,色泽鲜亮一致(特色品种除外),秃尖、腐烂和缺陷籽粒 籽粒较饱满、柔嫩,手掐有白浆,排列规则、较紧密,颜色稍暗,秃尖≤1?㎝,凹陷和损伤粒≤5粒 籽粒较饱满、柔嫩,手掐有白浆,排列较规则、较紧密,颜色光泽度差,秃尖≤2?㎝,凹陷和损伤粒≤10粒 食味、口感 具有甜玉米特有的清香气味,香气明显;籽粒脆爽,基本渣 具有甜玉米特有的清香气味,香气较明显;籽粒脆爽,有渣不明显 具有甜玉米特有的清香气味,香气不明显;籽粒较脆爽,明显有渣 种皮厚度 厚度≤75?μm 厚度≤85?μm 厚度≤95?μm 6.2 理化要求 东方甜玉米理化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要求 项目 等级划分 优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可溶性糖含量(%) 超甜玉米 ≥17 ≥16 ≥15 加强甜玉米 ≥17 ≥16 ≥15 普通甜玉米 ≥12 ≥11 ≥10 6.3 安全要求 东方甜玉米安全要求应符合GB 2715、GB 2761、GB 2762、GB 2763的要求。 6.4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7 检验方法 7.1 色泽、气味 色泽、气味检验按照GB/T 5492执行。 7.2 食味、口感 将取样的甜玉米鲜穗除去外部的苞叶,留下内部的苞叶2~3片,将其放入蒸锅中蒸煮20?min~30?min,然后取出放于干净的案板上,用菜刀将其切成长度为2?㎝~3?㎝的截段。请5名鉴定专家一起对蒸煮的样品进行品尝,每品尝一个截段,用凉开水或者蒸馏水漱口一次,依次品尝其脆嫩度、滋味。 7.3 种皮厚度 在被检测果穗样品的中部选取10个籽粒,用单面解剖刀切取籽粒外2/3,再从中间切开,用双面解剖刀片进行徒手切片,选取厚度100?μm~500?μm的切片浸没在甘油稀释液(3份甘油加1份水)中软化24?h,除去胚乳部分,在光学显微镜下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厚度,取平均值,精确度为1?μm。 7.4 可溶性糖含量 按照GB 500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规定执行。 7.5 真菌毒素限量 按照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的规定执行。 7.6 污染物限量 按照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的规定执行。 7.7 农药残留限量 按照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执行。 7.8 净含量 按照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执行。 8 检验规则 8.1 一般规则 按照GB/T 5490 的规定执行。 8.2 组批 按照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时采收的产品为一批。 8.3 检验分类 8.3.1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是对本文件规定的全部要求(指标)进行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b)前后两次抽样检验结果差异较大; c)国家监督管理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d)正常生产时,每三年进行一次。 8.3.2 交收检验 交收检验项目包括外观、籽粒等,检验合格方可交收。 8.3.3 判定规则 判定规则如下: a)安全指标中有一项指标检验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b)当理化、感官指标出现不合格项目时,允许另取一份样品复检,若仍有不合格,则判该项目为不合格。当复检合格时,则应再取一份样品作为第二次复检,以第二次复检结果为准。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标志 产品标志应该符合GB/T 191的规定。在包装上打印或系挂标签卡,标明产品名称、批号、等级、净重、产地、生产方名称和地址等,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 9.2 包装 包装材料均应清洁、卫生、异味,包装不应产生撒漏,不应对甜玉米造成污染。 9.3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异味,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雨淋和被污染。 9.4 贮存 应储存在清洁、干燥、防雨、防潮、防虫、防鼠、异味的仓库内,不应与有毒有害物质或水分较高的物质混存。
本文件适用于饲用甜高粱与多花黑麦草轮作的生产利用
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甜玉米的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排灌、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确立了地理标志农产品横县甜玉米生产技术的程序,规定了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等要求,以及育苗、移栽种植、田间管理、病虫草鼠害防治、采收与处理等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生产过程信息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横州市行政区域内地理标志农产品横县甜玉米的生产。
Agro-produ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Hengxian sweet corn
本文件界定了地理标志农产品横县甜玉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范围、生产要求、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给出了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的相关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横州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横县甜玉米(鲜苞)。
Agro-produ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Hengxian sweet corn
本标准规定了甜咸烧饼的术语和定义、原料及要求、烹饪器具、制作工艺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甜咸烧饼的加工制作。
3.1 富硒土壤 含有丰富天然硒元素,土壤硒元素含量不小于0.4mg/kg,且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土壤。 3.2 富硒甜玉米 利用嘉禾县富硒土壤资源或者生物资源生产的含有微量元素硒的玉米,通过生长过程自然富集硒或借助硒生物营养强化技术,而非收获后添加硒,所获得的富含硒元素且可食用部分中的总硒含量(以干重计)达到15ug/100g~40 ug/100g,且有机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百分比≥80%。 4 产地环境 土壤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大气环境应符合GB 3095的要求,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 5 生产技术 5.1 品种选择 选用适于嘉禾县种植的富集硒能力强的太阳花和金银苞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5.2 田间培管 壮苗培育、整地施肥、适时移栽、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可参照GB/T 17315和当地田间培管技术实施。 5.3 肥料施用 玉米种植施肥原则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拔节肥。施肥应符合NY/T 3941、NY/T 525和NY/T 496的规定。 5.3.1 有机肥施用 有机肥是指符合NY 525质量要求的肥料,重金属的限量指标应符合NY 525的要求。栽种前施基肥时,可用腐熟农家肥22.5t/hm2~30t/hm2或用商品有机肥3t/hm2~6t/hm2。 5.3.2 机肥施用 机肥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玉米栽种前施基肥,可施复合肥1500kg/hm2~2250kg/hm2。视幼苗长势巧施拔节肥,若施用,追施尿素90kg/hm2~135 kg/hm2。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穗肥,施用尿素270kg/hm2~315kg/hm2,在重施穗肥时应结合重浇攻穗水,田间持水量为70%~80%。在穗肥不足发生脱肥的情况下适量少施粒肥,应施用尿素45kg/hm2~75kg/hm2或喷施肥料溶液(磷酸二氢钾200~500g加尿素500g兑水50kg),叶面喷施1次~2次,粒肥在授粉前后施用。 5.4 硒营养剂施用 5.4.1 施用原则 当土壤天然含硒量<0.8 mg/kg,可通过人工技术科学补硒。 5.4.2 硒营养剂选择 应选择经国家登记的含硒植物营养剂或含硒土壤调理剂。 5.4.3 施用方式 在大喇叭口期,选择在阴天或者晴天的下午采用叶面喷雾的方式进行叶面补硒,将含硒植物营养剂按照稀释75~100倍的使用浓度使用,再加1.25ml农用喷雾助剂后充分搅拌均匀,按含硒溶液225kg/hm2~300kg/hm2的用量喷在叶片的正反面。喷施时要均匀,不漏喷,不重喷。若喷施时遇雨,或者喷施后4小时内下雨,需重喷。采收前15天停止施硒。
Code of practice Selenium-enriched cultivation of Sweet corn in Jiahe County
4 原料及要求 4.1 原料 糯米粉1500克,粘米粉1000克,红糖200克,白砂糖100克,花生油50克,饮用水1300克。 4.1.1辅材 蕉叶。 4.2 要求 原料、馅料应分别符合GB 2762、GB 2763、GB 13104、GB 31637、GB 2713、GB/T 1534、GB/T 317、GB/T 21126的规定。 加工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5 烹饪器皿 5.1 炊具 炒锅、蒸箱及配套工具。 5.2 器皿 砧板、刀具、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5厘米托盘。 6 制作工艺 6.1 制作粄团 6.1.1将白砂糖、红糖倒入锅中加入1300克饮用水中火煮至完全融化。 6.1.2将糯米粉、粘米粉倒入盆中搅拌均匀,再将煮好的糖水搅拌成面糊直至搅拌成不粘手的面团。 6.1.3 托盘铺一层蕉叶(防止粘住盆子)将面团倒入盘中拍平,刷一层花生油使粄团更有光泽。 6.2 熟制 6.2.1 冷水上锅蒸2个小时出锅,冷却后将甜粄切块。 6.2.2 起锅烧油,将切好的甜粄煎至两面金黄出锅摆盘。 7 质量要求 7.1色泽 色泽金黄光亮。 7.2香味 芳香诱人,味道清爽。 7.3口味 味甜柔韧。 7.4形态质感 成品形状方块形,软糯而富有弹性。 8 最佳食用时间 8.1 从烹制完成装盘后,至食用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为宜,食用温度以60℃为宜(菜品图片参见附录A)。 8.2 蒸熟放凉后的甜粄可在10℃以下贮存十五天内加工食用。
因地方标准信息公布不透明,地方标准有效性更新或有延迟,望大家理解。
因地方标准信息公布不透明,地方标准有效性更新或有延迟,望大家理解。